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方法及標準

233次 2025.06.18

  建筑木塑復合材料因融合了木材和塑料的優(yōu)點,在建筑領域應用日益廣泛。然而,其成分中含有的木質纖維等有機物,易受霉菌侵蝕,影響材料性能與使用壽命。因此,準確測試和評估其防霉性能十分關鍵。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有哪些方法及標準要求?


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


  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方法


  (1)平皿法


  準備工作:準備黑曲霉、綠粘帚霉、球毛殼菌、出芽短梗霉、繩狀青霉、綠色木霉等常見霉菌菌種,并制備相應的孢子懸浮液。將建筑木塑復合材料試樣切割成尺寸為50mm±2mm的正方形或直徑50mm±2mm的圓形,厚度不大于10mm,每種菌種準備10塊試樣。同時,準備無菌平皿,并倒入約20ml營養(yǎng)鹽培養(yǎng)液,待其凝固。


  接種過程:在無菌條件下,將3個試樣和3個對照濾紙分別放置在6個平皿培養(yǎng)基表面中央。向平皿中接種霉菌孢子懸浮液,使試樣充分接觸孢子。


  培養(yǎng)階段:將平皿置于溫度28℃-30℃,相對濕度≥8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過程中,需定期觀察試樣表面霉菌的生長情況。


  結果判定:根據(jù)試樣表面長霉面積來判定防霉性能。長霉面積為0,判定為防霉等級0;長霉面積<10%,為防霉等級1;長霉面積在10%-30%,屬于防霉等級2;長霉面積在30%-60%,判定為防霉等級3;長霉面積≥60%,則為防霉等級4。


  (2)振蕩燒瓶法


  前期準備:同樣選取多種霉菌菌種制備孢子懸浮液。把建筑木塑復合材料試樣剪成合適尺寸,放入裝有適量無菌緩沖液的振蕩燒瓶中。


  接種與培養(yǎng):向振蕩燒瓶中加入孢子懸浮液,使試樣與霉菌孢子充分混合。將燒瓶置于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在溫度28℃左右、相對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振蕩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間一般為28天。


  觀察評估:培養(yǎng)結束后,通過肉眼觀察或借助顯微鏡,判斷試樣上霉菌的生長程度和范圍,以此評估其防霉性能。


  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標準


  GB/T35469-2017《建筑木塑復合材料防霉性能測試方法》是國內重要的參考標準。該標準詳細規(guī)定了試樣的制備、測試方法(如上述平皿法、振蕩燒瓶法等)、測試菌種的選擇、培養(yǎng)條件以及防霉等級的評定等內容。


  按照此標準,通過對試樣在規(guī)定條件下培養(yǎng)后霉菌生長情況的觀察和量化,劃分不同的防霉等級,為建筑木塑復合材料的防霉性能提供了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評估尺度。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qū)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qū)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