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抗病毒活性檢測方法有哪些

37次 2025.09.29

  涂膜抗病毒活性檢測是指通過標準化的試驗方法,模擬實際使用場景,在受控的實驗室條件下,評估涂料干燥成膜后,對指定致病病毒的“滅活能力”或“感染性抑制能力”的專業檢測過程。在公共衛生安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涂膜如抗病毒涂料、抗菌薄膜等的抗病毒性能成為產品核心競爭力,而科學的檢測方法是驗證其效果的關鍵。


涂膜抗病毒活性檢測


  涂膜抗病毒活性檢測方法


  (1)載體法:模擬實際應用場景的核心方法


  載體法是目前涂膜抗病毒檢測最常用的方法,通過將涂膜涂覆于標準載體(如不銹鋼、玻璃、塑料片),模擬真實使用中病毒與涂膜表面接觸的場景,檢測涂膜對載體表面病毒的殺滅能力,結果更貼近實際應用效果。


  適用于建筑涂料、家具涂膜、醫療器械表面涂膜等物體表面類涂膜,如醫院墻面涂料、兒童家具木器漆、電梯面板涂膜等,是HG/T3950-2025(抗病毒涂料)、EN14476(歐洲抗病毒檢測標準)的指定方法。


  (2)懸液法:快速評估涂膜抗病毒成分活性


  懸液法將涂膜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如納米銀、季銨鹽)提取至溶液中,與病毒懸液直接混合,通過檢測混合后病毒活性變化,快速評估涂膜中抗病毒成分的有效性,適用于涂膜成分篩選與研發階段。


  適用于涂膜研發階段的成分篩選,如測試不同濃度納米抗病毒劑的效果;也可用于快速驗證涂膜抗病毒成分是否失效(如儲存后的穩定性檢測)。


  (3)細胞病變觀察法:精準判定病毒感染能力


  細胞病變觀察法(CPE法)是檢測病毒活性的“金標準”,通過將病毒與敏感細胞(如Vero細胞、MDCK細胞)共培養,觀察細胞是否出現病變(如細胞皺縮、脫落),間接判斷病毒是否被涂膜滅活,適用于各類病毒的精準檢測。


  適用于高精準度檢測需求,如新冠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致病性病毒的檢測;也是國內外標準指定的病毒活性檢測方法。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