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檢測方法步驟
56次
2025.09.30
光催化材料是一類在特定波長光線照射下,自身不發生永久性消耗,卻能通過光生載流子的產生與遷移,催化周圍化學反應的功能性材料。光催化材料的抗病毒活性,是指其在光照射下,通過上述光催化反應產生的活性氧物種,破壞病毒結構、抑制病毒復制,最終實現病毒失活的能力。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檢測有哪些方法步驟?

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活性檢測方法步驟
1.樣品準備階段
制備光催化材料樣品:將光催化材料制成標準尺寸的試件,或制備光催化涂層;
樣品預處理:用無菌水或磷酸鹽緩沖液(PBS)清洗樣品表面,去除雜質,然后在無菌環境中干燥,確保樣品表面無微生物污染;
病毒懸液制備:在細胞培養瓶中培養目標病毒,待病毒增殖至對數期后,用細胞維持液稀釋病毒,制備成濃度為10?~10?PFU/mL的病毒懸液,備用。
2.病毒接種與孵育
取0.1mL病毒懸液均勻滴加在光催化材料樣品表面,用無菌蓋玻片輕輕覆蓋,使病毒懸液與樣品表面充分接觸(避免懸液干燥);
設置對照組:①空白對照組(無材料,僅病毒懸液);②無光對照組(光催化材料+病毒懸液,但置于黑暗環境,排除材料本身的物理吸附作用);③陽性對照組。
將所有樣品(含對照組)置于37℃、5%CO?的培養箱中孵育1小時,使病毒充分吸附。
3.光催化作用階段
按照實驗設計的光源條件,對光催化材料樣品進行光照處理,光照時間根據材料性能設定(通常為0.5~4小時);
無光對照組需全程避光,其他條件與光催化組一致。
4.病毒滴度測定(空斑實驗法)
光照結束后,向每個樣品表面加入1mL含1%胎牛血清的PBS,用移液器反復吹吸,洗脫殘留的病毒,收集洗脫液;
將洗脫液進行10倍梯度稀釋(從10?到10??),取每個稀釋度的洗脫液0.1mL,分別接種至已長滿單層宿主細胞(如MDCK細胞用于流感病毒,Vero細胞用于SARS-CoV-2)的培養皿中;
孵育1小時后,向培養皿中加入含1%瓊脂糖的細胞維持液,覆蓋細胞表面,防止病毒擴散;
繼續培養3~7天(根據病毒增殖周期調整),待空斑(病毒感染細胞后形成的透明區域)形成后,用結晶紫染色,計數每個培養皿中的空斑數量,計算病毒滴度(PFU/mL)。
5.結果計算與判定
抗病毒活性用病毒滅活率表示,計算公式為:
病毒滅活率(%)=[1-(光催化組病毒滴度/無光對照組病毒滴度)]×100%
判定標準:根據標準要求,當病毒滅活率≥99%(即log??降低值≥2)時,可判定該光催化材料具有顯著的抗病毒活性;若滅活率≥99.9%(log??降低值≥3),則為高效抗病毒材料。
-
膩子檢測項目有哪些 外墻膩子檢測哪些內容膩子檢測有哪些項目指標要求?外墻膩子檢測包括哪些內容?下面跟著中科檢測小編來了解。 -
膩子檢測項目有哪些 外墻膩子檢測哪些內容膩子檢測有哪些項目指標要求?外墻膩子檢測包括哪些內容?下面跟著中科檢測小編來了解。 -
塑料和其他無孔材料表面抗病毒檢測國家標準GB/T 43355-2023在公共衛生領域,塑料及無孔材料表面抗病毒處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材料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醫療環境中,如門把手、電梯按鈕、醫療設備等,其表面抗病毒性能直接關系到病毒傳播的風險控制。通過有效的抗病毒處理,可以顯著降低病毒在這些材料表面的存活率,從而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
坐便器除菌性能檢測方法步驟詳解坐便器除菌性能檢測是指通過專業儀器和標準化方法,對坐便器(含普通款、智能款)在使用或特定工況下,殺滅 / 抑制表面及周邊環境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的能力進行的科學檢測。檢測對象主要包括坐便器坐圈、內壁、沖水組件等易滋生細菌的部位,核心是驗證其是否能有效去除常見致病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