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器防霉性能檢測:霉變等級評定(0-4 級)標準

40次 2025.10.10

  霉菌及霉菌毒素易引發呼吸道不適、皮膚過敏,尤其威脅老人、兒童等敏感人群。家用電器防霉性能檢測合格的家電能切斷霉菌滋生路徑,降低健康風險。此外,霉菌會腐蝕家電內部組件(如電路、金屬部件),導致功能失效、故障頻發。檢測可提前排查防霉隱患,減少霉菌對家電的侵蝕,降低維修成本。


  霉變等級(0-4級)是GB/T21551.2-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第2部分: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標準中衡量家電材料及零部件防霉性能的核心指標,其評定邏輯基于霉菌生長覆蓋面積與生長強度的雙重維度,采用“定性描述+定量界定”的方式劃分等級。該體系不僅適用于塑料、海綿等基礎材料,更針對冰箱門封條、空調過濾網等成品零部件的特殊結構(如縫隙、孔隙)制定了差異化評估規則,是判定產品是否符合“0級或1級合格閾值”的關鍵依據。


家用電器防霉性能檢測


  家用電器防霉性能檢測等級評定標準


 ?。?)0級:完全無霉(最優等級)


  核心特征:樣品表面及內部結構(如濾網孔隙、涂層剖面)無任何霉菌生長跡象,是高端防霉材料的典型標識。


  專業判定依據:


  肉眼觀察:在自然光下(照度≥500lux)觀察無霉斑、霉點,表面色澤均勻無變化;


  顯微鏡確認:100倍放大下未發現孢子萌發(直徑<3μm)及菌絲(管狀結構,直徑3-10μm);


  對照驗證:空白對照培養基長霉正常,陽性對照(無防霉功能材料)出現明顯霉菌,排除試驗系統誤差。


  適用場景:洗碗機內膽、洗衣機內筒等與水直接接觸的關鍵部件,合格產品需穩定達到0級。


 ?。?)1級:極少量霉(合格等級)


  核心特征:霉菌生長局限于局部,無蔓延趨勢,對材料功能無影響。


  專業判定依據:


  覆蓋面積:霉菌菌落分散分布,總覆蓋面積≤10%,且單菌落直徑<2mm;


  生長狀態:僅出現點狀菌落,無明顯菌絲交織,顯微鏡下可見少量孢子但未形成孢子堆;


  結構排查:零部件縫隙、孔洞等隱蔽處無霉菌滲透生長,如空調濾網孔隙內無菌絲延伸。


  典型案例:海綿材質空調過濾網經28天培養后,邊緣出現3-5個散在菌落,覆蓋面積<5%,判定為1級。


 ?。?)2級:少量霉(不合格等級)


  核心特征:霉菌開始蔓延擴散,出現明顯生長跡象,材料表面形成零星霉斑。


  專業判定依據:


  覆蓋面積:10%<覆蓋面積≤30%,菌落呈點狀或短線狀分布,部分區域開始連接;


  生長強度:肉眼可見灰白色、綠色等霉斑,顯微鏡下菌絲長度>50μm,出現少量分枝;


  風險提示:此等級材料在潮濕環境(如衛生間、廚房)中易快速惡化至3級,需直接判定不合格。


  (4)3級:中量霉(嚴重不合格)


  核心特征:霉菌大量生長并連接成片,材料表面被明顯霉層覆蓋,可能伴隨異味產生。


  專業判定依據:


  覆蓋面積:30%<覆蓋面積≤60%,霉斑呈片狀分布,顏色加深(如深綠、褐色);


  結構影響:菌絲侵入材料表層(如涂層剝落處、塑料接縫),多孔材料(如海綿濾網)孔隙內菌絲交織形成網絡;


  量化指標:1cm2范圍內菌落數量>20個,孢子濃度顯著升高,試驗環境需加強生物安全防護。


 ?。?)4級:大量霉(最劣等級)


  核心特征:霉菌完全覆蓋樣品,材料功能嚴重受損,屬于極端不合格狀態。


  專業判定依據:


  覆蓋面積:>60%,甚至完全覆蓋,形成厚層霉痂(厚度>0.5mm);


  生長形態:菌絲密集交織呈絨毛狀、絮狀,可見大量孢子堆(如黑曲霉的黑色孢子團),材料出現霉變異味;


  性能影響:金屬部件可能因霉菌代謝產物腐蝕生銹,塑料部件出現脆化、變色,直接喪失使用價值。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