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陸莫拉菌殺滅試驗有效性評價方法

24次 2025.10.30

  奧斯陸莫拉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屬于莫拉菌屬,為條件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如土壤、水體)及人體黏膜表面(如呼吸道、眼部、皮膚),通常不引發疾病,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導致感染。奧斯陸莫拉菌殺滅試驗有哪些方法?


奧斯陸莫拉菌殺滅試驗


  奧斯陸莫拉菌殺滅試驗有效性評價方法


  奧斯陸莫拉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兼性厭氧,試驗方法可參考常見細菌殺滅試驗的標準化流程,核心分為定量法和定性法,其中定量法因結果精準,應用更廣泛。


 ?。?)定量評價法


  1、懸液定量法:通過計數藥物作用前后的活菌數量,計算殺滅率,直觀反映殺滅效果。


  關鍵操作:


  制備標準化菌懸液,與待測試物質按比例混合,在35~37℃下反應預設時間。


  反應結束后,立即加入中和劑終止藥物作用,將混合液梯度稀釋,取合適稀釋度涂布平板,35~37℃培養24~48小時。


  統計平板菌落數,計算作用前后的活菌濃度(CFU/mL)。


  有效性判定指標:殺滅率(%)=(1-作用后活菌數/作用前活菌數)×100%。


  通用判定標準:根據試驗目的設定閾值,如消毒產品通常要求殺滅率≥99.9%(對致病菌),抗菌藥物的最低殺菌濃度(MBC)測試則以“作用后活菌數減少≥99.9%對應的最低藥物濃度”為判定依據。


  2、載體定量法:將菌懸液接種于模擬實際使用場景的載體,干燥后加入測試物質作用,評估貼近實際應用的殺滅效果。


  關鍵操作:載體接種菌懸液后干燥,加入測試物質作用預設時間,再用洗脫液將載體上的存活細菌洗脫,后續通過梯度稀釋、平板計數計算殺滅率。


  有效性判定:同懸液定量法,以殺滅率是否達到預設閾值為標準,同時需考慮載體對藥物的吸附作用。


  (2)定性評價法


  通過觀察藥物作用后菌株是否生長,定性判斷是否具有殺滅作用,適用于前期快速篩選。


  關鍵操作:將菌懸液與測試物質混合反應后,接種至液體培養基或固體平板,培養后觀察:液體培養基是否渾濁、平板是否出現菌落(無菌落提示具有殺滅作用)。


  有效性判定:僅能判斷“有殺滅作用”或“無殺滅作用”,無法量化效果強度,后續需結合定量法進一步驗證。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