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及檢測流程
34次
2025.10.21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及歐盟、美國等主流市場的監管要求,所有以“噴霧/氣霧劑/粉塵”為主要形態的化妝品,需提交急性吸入毒性試驗報告作為備案或上市的必要材料,未通過該試驗或判定為“高急性毒性”的產品,將被禁止生產或銷售。

化妝品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化妝品急性吸入毒性試驗基于“呼吸道暴露”原理,通過將化妝品(或其揮發/霧化成分)制成可吸入的氣溶膠或粉塵,讓試驗動物在規定時間內持續吸入,觀察14天內動物出現的中毒癥狀、體重變化、死亡率等指標,判斷產品經呼吸道進入體內的急性毒性強度,核心是評估“短期、高濃度吸入”場景下的安全風險(如噴霧類產品使用時的誤吸入、粉末類產品的揚塵吸入)。
化妝品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流程
1.試驗前準備(2-3個工作日)
受試物處理:根據產品形態調整受試物狀態——噴霧/氣霧劑直接收集霧化后的氣溶膠;粉塵狀產品(如散粉)需研磨至符合人體吸入顆粒大小;液體產品需通過霧化裝置制成霧滴,確保濃度均勻。
動物篩選與適應:選取健康的試驗動物,體重、年齡符合標準(如大鼠180-220g),提前1-2天適應實驗室環境,排除呼吸道疾病、感染等基礎問題。
暴露裝置校準:使用“動式吸入暴露裝置”(模擬人體主動吸入),校準受試物的霧化濃度、顆粒大小、空氣流量,確保試驗過程中動物吸入的濃度穩定且符合設定劑量。
2.急性吸入暴露(單次,持續4小時)
按劑量組將動物放入暴露艙,讓其在設定濃度的受試物氣溶膠/粉塵環境中持續吸入4小時;
空白對照組動物僅吸入潔凈空氣,排除環境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干擾;
暴露過程中實時觀察動物狀態,記錄是否出現煩躁、咳嗽、呼吸困難、抽搐等異常反應。
3.急性毒性觀察(暴露后連續14天)
短期觀察(0-24小時):重點記錄動物是否死亡、死亡時間,以及存活動物的急性癥狀;
長期觀察(2-14天):每天觀察動物的體重變化、進食飲水情況、呼吸道癥狀是否緩解或加重,以及是否出現遲發性毒性反應。
4.解剖與病理檢查(第14天或動物死亡后)
對存活至14天的動物進行安樂死,對死亡動物立即解剖,重點檢查呼吸道(鼻腔、氣管)、肺部、心臟等靶器官;
通過病理切片觀察組織損傷:如肺部是否有炎癥細胞浸潤、肺泡水腫、出血,氣管黏膜是否脫落等,明確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及損傷程度。
5.結果判定與報告
核心指標計算:根據不同劑量組的動物死亡率,計算“半數致死濃度(LC??)”——即導致50%試驗動物死亡的吸入濃度,LC??值越高,說明產品急性吸入毒性越低;
毒性分級:根據LC??值判定毒性等級(如《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標準:LC??>5000mg/m3為“無急性吸入毒性”,LC??≤1000mg/m3為“高急性吸入毒性”);
報告輸出:整理暴露濃度、動物反應、病理結果、LC??值及毒性分級,形成試驗報告,作為化妝品備案、上市的安全性證明。
-
膩子檢測項目有哪些 外墻膩子檢測哪些內容膩子檢測有哪些項目指標要求?外墻膩子檢測包括哪些內容?下面跟著中科檢測小編來了解。 -
膩子檢測項目有哪些 外墻膩子檢測哪些內容膩子檢測有哪些項目指標要求?外墻膩子檢測包括哪些內容?下面跟著中科檢測小編來了解。 -
為什么化妝品要做人體皮膚斑貼試驗?作用與檢測價值化妝品直接接觸人體皮膚,而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屏障器官,其耐受性、敏感性存在顯著個體差異。部分化妝品成分(如香精、防腐劑、活性提取物)雖在實驗室體外檢測中表現 “安全”,但進入實際人體使用場景后,仍可能引發刺激或致敏反應。化妝品人體皮膚斑貼試驗是保障產品安全、守護消費者皮膚健康的重要防線。 -
化妝品急性眼刺激試驗判定依據與操作規范眼睛是人體最嬌嫩的感覺器官,角膜上皮細胞厚度僅 50-100μm,結膜組織血管密集且屏障功能較弱,化妝品(尤其是眼部彩妝、卸妝產品、氣溶膠類產品)一旦不慎入眼,極易引發刺激或不可逆損傷。急性眼刺激試驗作為評估化妝品對眼部黏膜安全性的核心手段,依據《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及 OECD 405 試驗準則,通過模擬實際接觸場景,科學判定產品的眼刺激強度與風險等級。





































